新聞中心
News Center在工業自動化領域,紅外與激光光源的單邊光柵作為常用檢測設備,各有優劣。錯誤選型不僅會導致檢測失效,還可能造成成本浪費。本文將從原理、性能、場景三方面深入對比,為工業用戶提供精準選型參考。
想要搞清楚兩者差異,先得了解它們的工作原理。
1. 紅外漫反射光柵
紅外漫反射光柵采用 850nm/940nm 紅外 LED 光源,發射的紅外光束發散角較大,約 30° 。工作時,發射器發出紅外光,經被測物體漫反射后由接收器接收,通過光強變化判斷物體是否存在。這就好比電視遙控器發射信號,靠物體反射光強弱來 “感知” 物體。不過,紅外光抗干擾能力較弱,因此僅適用于室內 0 - 3 米的短距離檢測場景。
2. 激光漫反射光柵
激光漫反射光柵使用 650nm 紅色激光二極管,光束發散角極小,小于 1°,能量高度集中。它利用激光的強方向性,精準聚焦到被測物體表面,通過漫反射光斑強度變化實現檢測,就像用手電筒聚焦照射目標。激光的特性使其具備更強的環境適應性,能夠在室外 0 - 6 米的距離范圍內,穩定應對強光、暴雨等復雜條件。
一張對比表將關鍵指標清晰呈現:
對比項目 | 紅外漫反射光柵 | 激光漫反射光柵 | 典型應用傾向 |
檢測距離 | 室內 0 - 3 米 | 室外 0 - 6 米 | 紅外用于室內短距,激光用于室外中短距 |
檢測精度 | 分辨率 5 - 50mm(常規 20mm) | 分辨率 1 - 10mm(聚焦可達 1mm) | 紅外滿足常規,激光用于精密檢測 |
環境適應性 | 僅適合室內,抗干擾能力弱 | 專為室外設計,抗振動、抗強光、抗電磁干擾 | 紅外用于室內,激光用于各類室外場景 |
功耗與壽命 | 功耗低(<5W),壽命 5 - 8 年 | 功耗較高(10 - 20W),壽命 3 - 5 年 | 紅外適合長期室內使用,激光重性能 |
成本 | 單套成本 2000 - 5000 元 | 單套成本 8000 - 20000 元 | 紅外經濟實惠,激光性能優先 |
關鍵結論:
紅外光柵如同室內的 “小夜燈”,經濟實用但作用范圍有限、環境適應弱;激光光柵則是室外的 “探照燈”,能在更大距離內,穩定應對復雜環境。
1. 物流倉儲室內區:紅外光柵的主場
在倉庫室內進行 AGV 防撞、貨架庫存檢測時,紅外光柵表現出色。其較低的成本適合大規模部署,在 0 - 3 米的距離內,寬光束能有效覆蓋漫反射光,滿足日常檢測需求。某物流園在室內區域部署 300 臺紅外光柵,不僅實現高效檢測,還節省了 60 萬元成本。
2. 露天港口與高速路口:激光光柵大顯身手
在露天港口進行集裝箱卡車稱重檢測,或是高速路口的不停車超限檢測,紅外光柵因檢測距離短、抗干擾差難以勝任。而激光光柵憑借穩定的光束和強大的抗干擾能力,在室外 0 - 6 米范圍內,即使面對 10000lux 強光,也能精準檢測,確保數據準確可靠。
3. 精密加工車間:室內場景下的不同選擇
在電子元件定位、工件尺寸測量等室內精密加工場景中,雖然兩者都可使用,但性能差異明顯。檢測 0.5mm 厚度的芯片引腳時,激光光柵 1mm 的分辨率能夠精準識別;紅外光柵由于分辨率僅 5mm,且檢測距離受限,在檢測微小物件時,寬光束會導致邊緣信號重疊,漏檢風險高。
1. 先看使用環境與距離
檢測環境在室內,且距離在 0 - 3 米范圍內,選紅外光柵,性價比高;檢測環境在室外,或檢測距離處于 0 - 6 米,必須選激光光柵,確保檢測穩定。
2. 再看精度需求
常規檢測,對精度要求不高,紅外光柵足以勝任;涉及精密測量,優先選擇激光光柵。
3. 最后算成本與周期
項目周期長,追求低功耗和長壽命,且在室內使用,選紅外光柵;短期項目,注重高性能,尤其是室外場景,激光光柵更合適。
某露天礦山在礦石運輸車道安裝紅外光柵進行車輛超限檢測,投入使用后,由于檢測距離不足且無法適應室外環境,每逢晴天強光或沙塵天氣,設備就頻繁誤報。更換為激光光柵后,在 0 - 6 米的有效檢測距離內,誤報問題徹底解決,運輸效率提高了 40%。
紅外和激光單邊光柵各有所長,關鍵在于場景適配。老工程師建議:室內短距離常規檢測選紅外,經濟又實用;室外中短距離、復雜環境或高精度檢測,選激光更靠譜。選對光柵,能讓設備故障率降低,檢測效率提升。
安協科技同時提供紅外與激光兩種漫反射光柵,支持定制化檢測距離與環境適配方案,已成功應用于眾多場景。如需獲取《光源選型手冊》或免費工況測試,歡迎訪問官網 www.wvufootballtickets.com,預約工程師一對一診斷,讓每一分投入都物盡其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