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中心
News Center在工業防護中,“盲區” 是安全光柵的大忌 —— 哪怕只有 1 厘米的未覆蓋區域,都可能成為事故突破口。比如沖床工作臺邊緣的縫隙、機械臂下方的低空區域,若光柵有盲區,操作員的手指或工具誤入時就無法被檢測,進而引發夾傷、碰撞事故。安全光柵通過科學的光束布局、適配場景的安裝方式及技術優化,構建 “全方位覆蓋、無死角感應” 的防護網,讓危險區真正 “無漏洞”。
光束是光柵感應的 “基礎單位”,盲區的產生往往與光束間距過大、布局不合理有關。安全光柵通過精準設計光束的 “間距” 和 “排列方式”,從源頭消除盲區:
(一)光束間距:按風險等級 “按需加密”
不同場景對光束密度的需求不同,風險越高(如人手頻繁靠近),光束間距需越小:
· 高危場景(如沖床、小型機械臂):需檢測手指粗細的物體,光束間距設為 5-10mm—— 比如沖床模具刃口防護,10mm 間距的光束能確保手指靠近時,至少有 1 束光被遮擋,不會因間距太大漏檢;
· 中危場景(如流水線、傳送帶):需檢測手臂或工件,光束間距可設為 15-20mm—— 比如流水線旁的人員防護,20mm 間距既能覆蓋手臂范圍,又不會因光束過密導致誤報;
· 低危場景(如大型設備外圍):需檢測人體軀干,光束間距可放寬至 25-30mm—— 比如重型機床的外圍防護,30mm 間距能覆蓋軀干,兼顧防護與成本。
某電子廠的芯片裝配線,最初用 20mm 間距的光柵,因芯片鑷子(直徑 8mm)過細,多次從光束縫隙中穿過未被檢測;換成 5mm 間距的光柵后,鑷子靠近立即觸發感應,盲區徹底消除。
(二)光束布局:適配危險區 “形狀”
傳統直線型光束只能覆蓋平面區域,針對不規則危險區(如 U 型工作臺、圓形設備),需通過特殊布局填補盲區:
· U 型布局:在工作臺兩側和頂部架設光柵,光束形成 “U” 形環繞 —— 比如協作機械臂的工作區,兩側光束擋住左右方向,頂部光束擋住上方,避免從側面或上方伸手的盲區;
· 多層拼接:大型設備(如 3 米高的自動化貨架)需多組光柵上下拼接,光束從地面延伸至頂部,避免上下層之間的縫隙盲區 —— 某物流倉庫的貨架防護,用 3 組 1 米高的光柵拼接,實現 3 米高度無死角覆蓋;
· 傾斜布局:針對斜面設備(如傾斜的傳送帶),光柵傾斜安裝,光束與斜面平行,避免斜面下方或上方的盲區 —— 某食品廠的傾斜輸送線,通過傾斜布局,解決了 “工件在斜面滑落時從光束下方漏檢” 的問題。
很多時候,盲區不是光柵本身的問題,而是安裝位置不當、校準不到位導致的 “人為盲區”。正確的安裝調試是實現無盲區的關鍵:
(一)安裝位置:“貼緊” 危險區,不留縫隙
光柵與危險區的距離需控制在合理范圍:
· 太近:可能被設備碰撞損壞,或因光束被設備本體遮擋形成盲區;
· 太遠:防護區外擴,可能誤觸發,但危險區附近仍可能有未覆蓋的縫隙。
通常建議光柵距離危險區邊緣 10-15cm—— 比如沖床模具刃口防護,光柵安裝在距刃口 12cm 處,光束剛好覆蓋刃口周圍 5-10cm 的危險范圍,既不被模具碰撞,又無盲區。
某機械廠的車床,曾因光柵安裝距卡盤太遠(30cm),導致卡盤附近 10cm 區域無防護,調整到 15cm 后,盲區消除。
(二)光路校準:確保每束光 “精準對接”
發射器與接收器的光路若未對準,會出現 “光束斷連”,形成盲區。調試時需:
1.用 “遮光測試法”:用薄紙片逐一遮擋發射器的每束光,觀察接收器對應的指示燈是否熄滅 —— 若某束光遮擋后指示燈未變,說明光路未對準,需調整光柵角度;
2.重點檢查邊緣光束:最外側的光束最容易因安裝傾斜導致錯位,需反復校準,確保邊緣無漏光;
3.振動環境加固:沖床、重型設備等振動大的場景,需給光柵加裝防震支架,避免長期振動導致光路偏移。
除了硬件設計,安全光柵還通過軟件技術優化,主動發現并彌補潛在盲區:
(一)光束自檢:實時監測 “斷光” 情況
部分高端光柵具備 “光束自檢功能”,每秒掃描所有光束的通斷狀態 —— 若某束光因灰塵遮擋、元件老化導致 “斷光”,立即發出報警,提醒清潔或維修,避免因單束光失效形成盲區。
某化工廠的防爆光柵,因粉塵多導致 1 束光被遮擋未被發現,出現小范圍盲區;換成帶光束自檢的光柵后,斷光后立即報警,盲區隱患被及時消除。
(二)動態補償:適應環境變化
溫度、濕度變化可能導致光束偏移或衰減,光柵通過 “動態補償技術”:
· 溫度變化時,自動調整發射器的發光強度,確保接收器能穩定接收;
· 粉塵、水汽影響時,增強光束穿透力,減少因環境干擾導致的 “假性盲區”。
應用場景 | 危險區特點 | 無盲區解決方案 | 關鍵參數要求 |
沖床模具刃口 | 小型、高精度,需防手指 | 10mm 間距光束,垂直安裝 | 響應時間≤15ms,光束對準度≥99% |
協作機械臂工作區 | U 型開放區域,多方向伸入 | U 型布局光柵,3 面環繞 | 光束間距 15mm,拼接處無縫隙 |
大型自動化貨架 | 高大、垂直區域 | 多層光柵拼接,從地到頂覆蓋 | 單組高度 1m,拼接誤差≤2mm |
傾斜傳送帶 | 斜面輸送,易漏檢下方 | 傾斜安裝光柵,光束與斜面平行 | 光束間距 20mm,防震加固 |
安全光柵實現無盲區感應,是 “硬件設計 + 安裝調試 + 技術優化” 的綜合結果 —— 通過合理的光束密度與布局覆蓋物理縫隙,通過精準安裝避免人為盲區,通過自檢與補償應對環境變化。在實際應用中,需結合危險區的形狀、風險等級選擇適配方案,才能讓防護真正 “無死角”。
安協安全光柵支持定制光束間距與布局,提供上門安裝校準服務,適配各類無盲區防護需求。訪問官網(www.wvufootballtickets.com)可獲取《無盲區方案設計手冊》,或聯系技術團隊現場勘測危險區。